
在激光显示领域交出了一份充满矛盾的成绩单。业绩预告显示,公司全年营收24.18亿元左右,同比增长9.26%左右,其中车载光学业务贡献收入超6亿元,占比达24.8%;但净利润预计同比下滑66.08%-75.77%,降至0.25亿-0.35亿元。这一数据折射出公司从消费电子向车载领域转型的阶段性结果:新业务初露锋芒的同时,传统业务持续萎靡,技术与市场的双重挑战依然严峻。
光峰科技的车载光学业务在2024年迎来爆发式增长。自2022年进入车企供应链以来,公司累计获得11个定点项目,覆盖车规级投影巨幕、激光大灯、AR HUD等场景,合作对象包括华为、北汽、吉利等头部车企。其中,问界M9的落地成为标志性案例:该车型搭载的32英寸车规级投影巨幕由光峰科技提供核心器件,凭借20000小时寿命、100% DCI色域等性能优势,上市12个月内累计大定突破20万辆,连续9个月占据5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榜首。
技术创新是业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。光峰科技原创的ALPD技术通过蓝色激光激发稀土材料生成三基色,解决了传统激光显示散斑严重、成本高的问题,成为全球唯一通过车规认证的激光显示方案。2024年北京车展上,公司发布的ALL-in-ONE全能激光大灯将照明、地面信息显示、影院功能集成于单一模组,成本降低30%以上;ALPD 5.0技术则可根据环境光动态调节亮度和色温,进一步巩固技术壁垒。
业务拓展的节奏也在加速。2024年10月,光峰科技为smart精灵#5开发的行业首款全彩户外激光投影灯量产落地,可投射233英寸超清画面;同期获得吉利“优秀供应商”认证。随着深圳坪山“光峰创智谷”智能制造基地投产,公司车载业务的交付能力和产业链协同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。
与车载业务的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消费电子业务的持续低迷。2024年前三季度,公司整体营收17.2亿元,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6.59%,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38.12%降至30.82%。核心原因在于家用投影整机业务遭遇行业寒冬:IDC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投影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6.2%,销售额下滑25.6%,直接导致光峰科技C端业务收入缩水。
为应对市场变化,公司采取激进清库存策略。2024年上半年,主营消费电子业务的子公司峰米科技亏损4852.62万元,拖累整体业绩。与此同时,核心器件业务收入也受下游需求萎缩影响,2023年“光学引擎及整机”产销量分别下滑25.32%、10.67%。这种结构性失衡在财务数据中更为凸显:2024年前三季度,公司应收账款达2.81亿元,占归母净利润的271.84%,现金流压力显著。
非经营性因素进一步加剧利润下滑。公司与GDC公司的仲裁案件产生1845万元法律费用,长期股权投资确认亏损2334万元。若剔除这些影响,调整后归母净利润约为7063万元,但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仍较2021年巅峰期缩水超60%。
光峰科技的ALPD技术虽在车载领域占据先发优势,但行业竞争格局正在快速演变。传统显示企业加速布局激光赛道,三星、LG等国际巨头通过Mini LED技术侵蚀高端市场;国内竞争对手如海信、极米在消费级市场持续施压。2024年前三季度,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减少11.71%,1.71亿元的研发费用在营收中占比不足10%,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逐渐显现。
车载业务的可持续性同样面临考验。目前公司10个定点项目中仅问界M9实现规模化量产,其余项目多在开发阶段,2024年新获定点数量较2023年减少50%。激光显示车规认证周期长、成本高的特性,使得新客户PG电子官方网站拓展速度低于预期。此外,智能座舱的显示方案正朝着多模态交互方向演进,光峰科技在触控、语音等配套技术上的储备尚未形成闭环。
产能与资金链PG电子官方网站的平衡难题也需破解。总投资20亿元的“光峰创智谷”基地虽提升制造能力,但截至2024年三季度,公司资产负债率升至35.77%,有息负债占比达20.94%。如何在维持研发投入、拓展新客户与控制财务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,将决定这家科创板“激光显示第一股”能否真正穿越周期。
0512-65138785
13698547582